出海,是中国车企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地时间5月16日,重庆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基地——长安汽车位于泰国罗勇府的海外新工厂,正式投产。“渝车出海”,自此开启了新纪元。
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正式投产
这台右舵DEEPAL S05就是长安汽车罗勇工厂下线的第一台新车。它的下线,标志着重庆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基地正式投产。
长安汽车罗勇工厂占地约39公顷,设有焊接、涂装、电池、总装等五大核心工艺车间,一期设计年产能10万台,二期将扩充至20万台。未来将实现长安、深蓝、阿维塔三大品牌车型的生产,成为长安汽车生产制造的海外标杆。
长安汽车副总裁王辉说:“厂在每个区域,是消费者选择长安车的一个底气,他认为你是真正地下定决心干长期主义。目前罗勇工厂生产的产品是DEEPAL S05,第二款产品已经在做生产线改造投产了。”
泰国消费者Kit告诉记者,他特别高兴,这个车能在泰国生产。
泰国DEEPAL JIN MOTOR负责人 Jade Jindasakchai透露,他们已经收到非常多的新车订单。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长安将坚定不移地向着全球销量500万辆、新能源300万辆这个目标迈进,到2030年实现海外销量150万辆,进一步提升长安汽车的全球竞争力。
由国际知名战略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与华汽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汽车全球化发展报告2024》显示,自汽车产业诞生以来,共经历4次主要的全球化浪潮:美系品牌的崛起、日韩系品牌的崛起、德系品牌的全球化扩张,以及当前由新能源、智能化驱动的新一轮全球化趋势。鉴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优势,当下正是中国汽车实现全球化布局的绝佳窗口期。目前,重庆正在打造世界智能网联汽车之都,一个强大的汽车产业,不能偏安一隅,也不能局限于国内市场。泰国地处东南亚中心,是连接东盟各国以及辐射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南非等右舵市场的理想枢纽。这次新工厂的顺利投产,无疑是重庆汽车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坐标。而重庆车企在海外市场长期耕耘的底气,则源自重庆制造的硬实力。
从产品出口到产业链出海
在长安汽车罗勇工厂焊接车间,智能焊接机器人正不停地上下挥舞手臂,整齐的节奏、高效的产出,让记者感觉像是回到了重庆的汽车工厂。事实上,它们集聚的正是“重庆智慧”。
长安汽车罗勇工厂焊接车间主任窦子杰介绍,他们是跟重庆本土有经验的智能制造集成商,一起来打造完成的这条生产线。关键工位100%自动化,整体车身精度可以达到98%左右,在泰国当地都是处于领先的水平。
在长安汽车罗勇工厂,泰国本地员工占比高达90%以上。他们中不少人都在重庆接受过专业培训。长安汽车罗勇工厂总装车间主任张小斌告诉记者,长安有一整套成熟的完整的流程体系,并且也吸收和结合了泰国当地的文化、习惯,给泰国员工进行培训 。
从设备到技术、从标准到员工,重庆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基地的落子,其实也是“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所蕴含产业逻辑和生产体系的落地。
作为汽车工业重镇,重庆拥有19家整车企业、1200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形成了覆盖“三大系统、12大总成、56种部件”的全产业链条。山城强大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以及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广阔前景,成为重庆车企出海“虎口夺食”最坚强的后盾。
以通道为例,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海运+公路”的多式联运模式,国内KD件和零部件运抵泰国工厂的时间,相比传统海运缩短约30%,综合物流成本降低约20%,并且雨季也能保证95%以上的到货率。在物流方面,已有重庆的物流企业在罗勇府设立合资公司,构建了覆盖泰国全境的公路网络以及备件中心。此外,2024年重庆与泰国、老挝方面签订了“三国三园”国际产能合作协议,其中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泰国罗勇工业园和老挝磨丁经济特区的联动,也为车企出海东盟创造了良好条件。
目前,长安汽车在泰国累计销量已超1.4万辆,位居泰国新能源市场前4,有良好的用户基础。相信,随着罗勇工厂正式投产,重庆汽车在当地的优势还将进一步巩固。
抱团出海:在泰国形成有重庆辨识度的汽车供应链
距离泰国首都曼谷161公里的罗勇府,是泰国“东部经济走廊”的重要城市,当地的泰中工业园密密麻麻地聚集了200多家中资企业。长安汽车的海外新工厂布局在此,很显然,泰方对“渝车”还有着更多期待。
泰国工业部部长Akanat Promphan在接受第1眼TV记者独家专访时,多次提到“供应链”这一关键词。他说:“这是历史性的一刻,我们希望长安能成为泰国吸引外国技术、投资,融入当地供应链的范本和榜样。欢迎长安,欢迎泰国的这个新工厂,我们非常有信心构建新的供应链,服务全球市场。”
重庆车企,能为泰国汽车产业赋能的,绝不仅止于一个工厂。重庆正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抱团出海,目的是在泰国形成一条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汽车供应链。其背后,是 “渝车出海”的全局眼光和长远思考。早在2023年,重庆出台的“渝车出海”行动计划就提出,要实现由产品出口向产业链全面出口的跃升 。
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志杰表示,重庆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基地的投产,奠定了“渝车出海”整车工厂体系标准。他们将加大支持重庆车企业走出去的力度,鼓励更多重庆企业在海外建厂,持续完善产业生态,推动“渝车”加速驶向全球。
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的重庆车企,不仅仅是长安汽车。截至今年1月,赛力斯汽车已覆盖62个国家,拥有超300家经销商,并在印度尼西亚投资1.5亿美元建设现代化制造工厂,在越南、马来西亚等市场,与合作伙伴共同建设组装工厂。汽车“新秀”睿蓝,2024年也开启了出海之旅,目前已在东南亚、中东、东欧、拉美等布局17个海外区域市场,并实现在海外研发、KD建厂。
在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教授 任毅看来,重庆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基地投产之所以备受关注,关键在于从“整车出海+贸易输出”到“产业出海+生态输出”的跃升路径。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渝车的国际竞争力,也为中国制造开辟了生态出海的新航道。以此为契机,渝车出海要走得更远更稳,可以从三个方面系统推进:一是协同出海。由政府牵头、企业联动,搭建共享平台,整合零部件、整车、物流、金融、法务等资源,形成抱团合力,在重点海外市场建立公共服务节点,全面提升“渝车出海”的整体协同能力和保障能力。二是生态出海。推动整车企业与零部件、智能制造、软件运维等上下游环节协同走出去,构建“整车+配套+服务+数据”一体化产业生态系统,实现从出口产品到输出能力、体系与标准的跃升,提升“渝车”产业链的全球配置能力和生态主导能力。三是品牌出海。支持企业加强海外本地化运营团队建设,提升产品适配、文化融合与服务能力,加大“渝车”品牌国际传播力度,强化“重庆智造”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全球表达力,构建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全球品牌标识体系。
制造业是重庆的“家底”,而汽车产业则是“家底”中的重中之重。在全球汽车产业大变革之际,我们期待着,更多的 “重庆造”走出国门、“圈粉”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