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发布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烈日下的地铁站别有洞天 成为户外工作者临时“清凉驿站”

近日,一条视频收获无数网民点赞,视频中不少身穿工服佩戴安全帽的户外工作者在地铁站内休息。他们为了不影响到进出站的乘客,靠墙而坐,自觉留出了中间宽敞的过道。

视频拍摄者飞飞表示,深圳地铁站成了劳动者的临时港湾。“这些工人师傅在地铁里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去休息,下午就能工作得更好,真的挺暖的,这份尊重,比空调更凉。”

▲16号线东纵纪念馆站内的纳凉区(资料图)。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后续或考虑设专门纳凉区

记者走访发现,炎炎夏日中,商圈、广场,以及凉爽惬意的地铁站空间都成了市民纳凉和“遛娃”的好去处。比如深圳地铁南头古城站的下沉广场,设计初始,深圳地铁集团在考虑到市民进出地铁站功能外,还从市民穿行南山大道至南山文体中心的安全性、便捷性出发,做了充分考量,兼顾了下沉广场等地下空间配套的同步规划设计,打造了一个集地下通行、景观休闲、购物消费、园林绿化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为市民消暑纳凉增添一个好去处。

事实上,去年8月,为了给市民乘客提供一个临时性的避暑场所,深圳地铁部分车站结合实际客流情况,在确保客运服务质量和列车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在7个客流较小的车站试行了“纳凉区”。包括6号线松岗公园站、体育中心站,7号线深云站、上沙站、华强南站,16号线东纵纪念馆站、盛平站等,充分利用公共闲置空间。

记者在此前采访中看到,部分车站的“纳凉区”配备有桌椅、儿童绘本和书籍等,供乘客临时性避暑休息。同时,车站现场也张贴了装饰贴画和温馨提醒告示,并安排专人做好现场客流引导及卫生清洁工作,规范纳凉区秩序,保障纳凉区环境的干净整洁。

今年是否会再设置呢?7月9日,深圳地铁运营集团相关工作人员向深晚记者表示,今年或将考虑继续设置“纳凉区”,具体事项还在筹备中。

除了纳凉区外,深圳地铁还有其他的便民贴心服务。比如地铁6号线推出的“便民服务卡”。当乘客已进入车站付费区、并临时“有急事”需要出站时,可直接联系车站工作人员领取“便民服务卡”,可在20分钟内前往车站非付费区使用洗手间等。

▲6号线体育中心站内的纳凉区域(资料图)。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如何看待“地铁纳凉族”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地铁纳凉族”多年前就已出现,是指为了躲避高温而选择去地铁站吹冷气的人群。有的人会搬上板凳,在地铁站坐一下午,有的则是老人带着孩子在地铁站休闲玩耍。

如何看待“地铁纳凉族”,市民众说纷纭、各执己见。

有市民表示,遇到老人在地铁站里遛娃,小朋友兴奋地尖叫,在人群中跑来跑去,在繁忙的上下班高峰期,可能会不小心撞到行人或引起不必要的混乱,需要有一定的引导。

另一方面,不少人对“地铁纳凉族”是包容和理解的。“地铁纳凉族”以老人孩子居多,尤其在7、8月较为常见。老人们之所以去地铁站遛娃,一方面是因为年纪大、活动范围有限。也有一些人或因为经济考虑,选择去地铁“叹冷气”。地铁本身就是惠民设施,将公共资源用来避暑乘凉也合情合理。

如今,不同地方的地铁运营方对于“纳凉族”的处理方式与以往大有不同,有的城市专门在地铁站设立纳凉区,围上栏杆、摆上桌椅,规定好不许打扰路人、文明其行为等要求。比如南昌地铁曾在1、2、3、4号线的28个站点设立了“纳凉区”;宁波地铁则在其1~5号地铁线路,开放59个“纳凉区”;杭州地铁运营公司也设立过52处车站“纳凉区”。

业内人士表示,如何在保障运营安全的前提下实施柔性管理,对地铁运营和城市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赴一场清凉的邀约,守住一份文明的承诺,需要每位市民一起努力,共同叙写夏日里的美好。

深圳晚报记者 董玉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