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翼 本报记者 孙昊
夏日清晨,轻纱般的薄雾还未散尽,黑龙江梅斯勒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已是一片繁忙景象。三条全自动化豆干生产线高速运转,金黄的豆制品在传送带上列队疾驰,浓郁豆香穿透晨雾弥漫在梅里斯经济开发区。
嫩水之滨,沃土生金。在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黑土地上,记录着一颗颗黄金大豆的华丽蜕变。2023年,该项目落户于此,仅用140天便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升规”的奇迹,跑出了令业界瞩目的“梅里斯速度”。如今,这一条条豆干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已成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落实全省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
走进梅斯勒的现代化车间,产业协同的特色随处可见。总经理彭丽芹告诉记者:“我们的大豆分离蛋白取自隔壁的‘山松生物’,有机大豆油来自本地的‘鑫鑫粮油’,包装材料通过园区内专用通道从‘中塑包装’即时送达……”近几年,这种“百米供应链”模式让开发区内的企业纷纷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去年10月投产的膨化豆制品生产线,总产值突破4000万元,今年正加紧建设豆粉生产线,向着亿元产值目标迈进。
夕阳西下,在梅里斯经济开发区,鑫鑫领航快运的冷链车队整装待发,将满载梅斯勒豆干等新鲜产品驶向沈阳分拨中心,次日清晨5时即可发往全国。这条高效专线使产品抵达时间大幅缩短,曾经制约发展的物流瓶颈,如今成为竞争优势。
三年来,梅里斯盘活闲置厂房3.2万平方米,精准引进12家配套企业。从140天建厂到“百米供应链”协同,如今开发区原材料互供率达到65%,物流成本较三年前下降30%,形成“种植—加工—包装—运输”的黄金闭环。
为了让黑土地的鲜香走向全国,该区不断探索创新。2023年,喷涂“梅里斯智造”标识的航班翱翔蓝天,开创我省农产品航空营销先河。在区政府推动下,园区构建起立体营销网络,去年在全国糖酒会上,梅里斯的豆干、锅巴、鲜食玉米等多种产品斩获千万元订单,“梅里斯好物”品牌价值持续攀升。
夜晚的梅里斯经济开发区依旧机器轰鸣、车辆穿梭,梅斯勒、英伦之恋等7户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奋力赶制订单。从传统农业到百亿级产业集群,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以精深加工为笔,产业链为墨,用三年时间书写了“一粒大豆的传奇”,开创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