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届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于近日在重庆市江北中学校(思源校区)正式举行。本次大赛以"聚焦数学素养提升,打造新卓越课堂"为主题,汇集了来自全市各区县及直属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教学技能比拼。在为期两天的赛程中,参赛教师充分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富有创意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江北中学的田茜老师、邓召玉老师凭借卓越的课堂表现,从全市49位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双双斩获本次竞赛一等奖。
田茜老师执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教材数学(必修第二册)《10.1.1 有限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从课前概率论的发展史到全章知识框图的介绍,诠释了作为单元启始课应该要有大单元意识,把学生带到正确的起点,让学生看到要去对终点;从具体的抽签、摸球、猜盲盒的情景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然而然的引出本节课的知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将应用于生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凸显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该堂课充分借助Ai赋能,让课堂更加的生动;该堂课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知识,也需要明白随机事件带给大家生活的启示,人生如概率,样本虽有限,但每一次选择都拓宽了可能性的边界--愿你成为自己生命中最优解的那一事件。
邓召玉老师执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教材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7.4.1 二项分布》以"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为逻辑主线,构建起层次分明的探究体系,有效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教学过程中,邓老师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AI对话精准阐释伯努利试验及大量重复试验的研究意义,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提出优质问题的思维能力;借助GeoGebra动态数学软件,引导学生直观感受二项分布中的极限思想与收敛规律,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可视化的学习体验;同时,通过生动的视频演示,揭示二项分布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充分展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实践价值。
尤为值得肯定的是,在高尔顿钉板试验环节,邓老师通过组织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引导其在看似随机的现象中发现内在规律,深刻领悟不确定性背后的确定性,有效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思维能力。整堂课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实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跨学科育人优势,为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供了生动范例,彰显了新时代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理念与实践智慧。
江北中学数学教研组此次佳绩的彰显,正是学校“人文至善,科学求真,让师生创造生命的精彩”办学理念的生动诠释。作为重庆市高中数学课程创新基地,教研组以梯度化的"老中青结合"团队为基石,用《微专题课程》《数学建模课程》等校本资源构建分层育人体系,以AI技术赋能课堂实验革新,出版《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教程》等专著实现教研成果转化。未来将继续深化跨校教研辐射效能,以"数学与生命教育"融合课程为载体,在严谨推理中培育理性思维,于创新实践中锻造学科素养,用教育智慧书写“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新篇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脚踏实地地耕耘。重庆市江北中学校将砥砺前行,笃行不怠,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回应时代召唤,书写教育华章。
(图文/重庆市江北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