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深谷电价这味“药”,治不了光伏发电量价齐跌的“病”

文 | 华夏能源网

光伏跌跌不休的低电价,愈演愈烈。

华夏能源网获悉,4月15日,光伏第一大省——山东省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的尖、峰、平、谷和深谷“五段式”分时电价改革:未来,在光伏大发的11:00至14:00,山东将推出最低0.2元的深谷电价。这一标准比此前降了5分钱。

山东是全国首个推出深谷电价的省份。这一具有标杆意义的深谷电价改革,瞬间激起行业内外巨大关注,光伏圈尤其是惊魂一片。

目前,山东省新能源装机容量已突破1亿千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特别是春秋两季风电光伏季节性大发,新能源出力“午间高、夜间低”的波动特性尤为明显,午间新能源消纳难已成常态。

山东省能源局副局长岳建如介绍说,山东通过在光伏大发时段设置低谷电价,价格最大下浮90%,引导用户主动调整生产时序,积极消纳新能源弃电。2024年,通过分时电价增加新能源消纳量23亿千瓦时,调节作用显著。

在山东的示范作用下,预计将有更多省份推出类似政策。例如湖北将在5月1日起实施节假日深谷电价,春节、五一、国庆节期间的9:00-15:00设立深谷时段,并针对不同时段调整电价浮动比例。

分时电价运用价格杠杆引导“错峰用电”,可减轻电网压力,同时促进了新能源消纳。在新能源消纳压力与日俱增的当下,或许是一条虽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但却较为有效的改革之策。

山东光伏低价困局

山东的“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简单来讲就是将1天分为尖、峰、平、谷和深谷五个时段,分别设置不同的电价。

以2025年4月份35千伏一般工商业电价为例,低谷时段为10:00至15:00,电价为每度0.35元,其中深谷时段为11:00至14:00,电价为0.25元;高峰时段为17:00至22:00,电价为1元,其中尖峰时段为17:00至20:00,电价为1.2元;其余时段为平时段,电价为0.71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各个时段电价差距巨大,尖峰时段电价是深谷时段电价的4.8倍。

山东2025年各月份及峰谷时段划分表

山东分时电价的推出,其目的是既调节用电负荷,也调节电力供给。通过将光伏大发的午间设置为电价很低的深谷,一方面鼓励用电企业在这一阶段增加用电需求;另一方面,促使光伏电站调整发电上网比例,以获取最优的发电收益。

从实际数据看,节省电费的效果会非常明显。在发布会上,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勇举了两个实例:

东营市广饶县一家大型轮胎制造企业,年用电量近4亿度,在政策引导下,企业把原来在高峰时段进行的轮胎硫化工艺环节,调整到了低谷、深谷时段,一年可节省8000多万元。

为引导电动汽车合理充电,山东对电动汽车个人充电桩单独设置了23:00至次日7:00的低谷时段,电价低至每度0.38元,在10:00至15:00设置了低谷、深谷时段,深谷电价低至每度0.2元左右。电动汽车用户可将充电桩设置在低谷、深谷时段自动充电,按照每周充一次计算,全年充电电费可降低30%左右。

精细的时段划分,形成强有力的经济杠杆,让居民、企业自觉形成“错峰用电”习惯,减轻电网压力。但是,对于缺乏发电灵活性的光伏电站来说,午间低电价无疑是很致命的打击。

0.2元的深谷电价,对于光伏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政府确定的分时电价,对供电用电双方签订中长期协议具有价格指导作用。0.2元的深谷电价也就意味着,在光伏大发的11:00至14:00,光伏电站所能获得的中长期协议的电价需要降至0.2元左右。

作为对比,在从前的保障性收购时代,光伏中长协电价是能够与燃煤基准电价拉齐的,这一电价在山东是0.4元左右。11:00至14:00正是一天之中光伏电站发电量最大的时候,这个时候不挣钱,全天也基本没钱可挣了。

低电价与低发电量并存

光伏电站的收益,影响因素无非一个是电价、一个是发电量。如果说随着新能源渗透率越来越高,光伏电价注定要持续下探的话,如果发电量能够得到保障,光伏电站也是能够接受的。

问题是,在电价下探的同时,光伏年度发电量也一样在持续下探。“光伏第一大省”山东的情况就是如此。

截至2024年底,山东风光新能源装机突破了1亿千瓦,煤电装机容量为10642.6万千瓦。算上水电等电源,山东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已经达到了1.15亿千瓦,超过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但是,山东装机占比接近50%的风光新能源,2024年发电量占比仅有13%。

低电价与低发电量并存,其结果就是新能源收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日前,在一场行业论坛上,山东光伏协会一位负责人在演讲中披露:目前,山东的光伏电站,十家之中也许仅有一两家是能够盈利的。

山东面临的困境,是当前新能源消纳难的一个缩影。随着各地新能源装机渗透率持续快速提升,很多地方都要面临山东一样的难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持续提升整个电力系统消纳新能源的能力。

说到底,这件事情远比狂飙突进上装机要更加根本、更加重要。而现在在消纳上痛苦不堪的省份,也恰恰是前些年装机上太猛结下的“苦果”。

提升消纳新能源的能力,德国的经验值得参考。

德国的新能源以分布式为主,尤其是分布式光伏。德国消纳分布式新能源主要采用平衡单元。与星罗棋布的分布式新能源相呼应,德国有2700多个平衡单元,每一个单元的地理范围放在中国,大致相当于一个区或一个县。

德国电力市场与电力调度时序关系(中国电科院)

平衡单元内建立了电力自平衡机制,也叫负平衡机制。每一个社区的新能源首先要原地消纳掉,不要随便推上网,否则就要有额外的调节收费。每个单元负责预测本区域内每天的电量和负荷,如单元内不能平衡,则需要向电力系统买入、卖出电量,并编制计划上报给电网公司,电网公司根据单元平衡之后的情况制定整个区域的计划。当预测和实际发生偏差时,平衡单元必须承担系统的平衡费用。

反观中国,新能源消纳依靠大电网。大电网脱胎于煤电时代,拿手好戏是集中调度,但是很不适应分布式新能源。为了高度适配新能源,尤其是各地星罗棋布的分布式新能源,传统大电网就需要改革集中调度模式,赋予最底层的电网单元自平衡辖区内分布式新能源的权责。

不管怎么说,装机持续快速增长压力下,新能源量价齐跌,只有提升系统消纳能力才能“一醉解千愁”。这个难题不是山东一省可以解决的,而“深谷电价”也只能算是修修补补的微调。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是电力系统的全面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