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午睡可能会影响寿命?医生提醒:人到中年,午睡“三不要”得牢记

“爸,您这午睡时间太长啦,对健康可不好!” 周末的午后,刘大叔的儿子站在父亲卧室门口,一脸担忧地看着还躺在床上呼呼大睡的刘大叔,提高音量喊道。

刘大叔今年 53 岁,平日里工作忙碌,压力不小。每天中午,睡个午觉成了他缓解疲劳、恢复精力的 “法宝”。他午睡的时间通常在 1 个小时左右,不过偶尔也会睡过头。有时候,午睡醒来,他总感觉身体像被灌了铅,异常疲惫,脑袋也昏昏沉沉的,但他没把这当回事,只当是自己太累了。

今天,刘大叔像往常一样,吃完午饭,简单收拾了下,就躺到床上准备午睡。因为周末难得放松,他忘了定闹钟,这一睡就一发不可收拾。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刘大叔还沉浸在梦乡中。儿子在客厅里,看着时间一点点流逝,心里开始犯嘀咕,往常父亲午睡时间没这么长啊。他轻手轻脚地走到父亲卧室门口,推开门,看到刘大叔还在酣睡,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叫醒他。

刘大叔被儿子叫醒,睡眼惺忪,还有些迷糊。听到儿子说午睡久了危害健康,他不以为然,揉了揉眼睛,说道:“我平时午睡也就一小时左右,今天没定闹钟才睡过头了。而且我也奇怪,为啥有时候睡久了,反而更困呢。” 儿子一听,赶忙解释:“爸,午睡可不是越长越好,最好别超过 30 分钟,睡太久容易增加高血压、脑中风这些疾病的风险。” 刘大叔一听,立刻反驳道:“我都午睡 20 多年了,身体一直没啥大毛病,你别瞎操心,大惊小怪的。” 儿子见父亲这么坚持,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服他,无奈地摇了摇头,不再言语。

如今,网络上关于午睡的讨论热火朝天,各种观点众说纷纭。有人言之凿凿地说,午睡时间过长会给健康埋下隐患;也有人觉得,午睡时间长短无关紧要,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到底谁说的才是对的呢?为了让大家对午睡有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这其中的门道。

午睡多久为宜?为啥睡久了反而更累?

在网络世界里,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午睡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在 30 分钟以内,否则就会对身体健康不利。可这说法真的靠谱吗?其实啊,午睡时间并非一成不变,它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人而异。不同职业的人,工作强度有别,身体状况和年龄也各不相同,这些都会导致他们所需的午睡时长不一样。一般来说,午睡时间短则 6 分钟,长到 60 分钟都有可能。

不过,大量研究表明,将午睡时间控制在 20 至 30 分钟是比较理想的范围,最长也别超过 1 个小时。尤其是对于那些本身就存在睡眠障碍的人,更要适当缩短午睡时间。要是午睡时间过长,反而可能加重晚上失眠的情况。这里得提醒一下,20 至 30 分钟这个时间范围只是个参考,并非绝对标准,具体还得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那为啥午睡时间太久,醒来后会感觉浑身难受,比没睡还累呢?这是因为当午睡时间过长时,我们的身体会进入 “深睡眠” 阶段。在深睡眠状态下,大脑就像进入了 “休息模式”,变得有些 “懒惰”。此时,大脑中的神经活动明显减少,脑血流速度也变得缓慢。当我们突然从深睡眠中被叫醒,大脑需要一定时间来 “重启”,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在这个调整过程中,我们就会感到头晕、乏力、困倦等不适,就好像电脑从深度休眠中唤醒,需要一些时间来加载各种程序一样。

午睡可能影响寿命?这 “三不要” 一定要记住!

研究发现,午睡时间过长,可不是小事,它可能会增加患上多种疾病的风险,像高血压、脑卒中这类严重疾病,都与过长的午睡时间脱不了干系。而一旦患上这些疾病,人的寿命自然会受到影响。所以说,午睡这件看似平常的事,真的有可能对寿命产生影响。那为了避免这些风险,我们午睡时得牢记 “三不要”。

午饭后别马上睡觉

不少人有这样的习惯,刚吃完午饭,肚子饱饱的,就迫不及待地想躺下来睡一觉。可您知道吗,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刚吃完饭,大量食物涌入胃部,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身体会自动调配大量血液流向消化道。但人体的血液总量是有限的,消化道血液增多,相对地,脑部的血液供应就会减少,这也是为啥饭后我们常常会感觉困倦。

如果在这个时候立刻躺下睡觉,胃部就像被压上了一块 “大石头”,胃内压力增大,容易引发食管反流。短时间内,可能只是感觉反酸、烧心,不太舒服。可要是长期如此,食管黏膜反复受到胃酸刺激,患反流性食管炎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而且,人在睡觉后,新陈代谢速度会变慢,可消化系统还在努力工作,这就好比一台机器在高速运转时突然被降速,容易出现故障。长期这样,消化系统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一开始可能只是腹部不适,时间长了,患上胃病的几率也会升高。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午餐后先休息 20 至 30 分钟,等胃部消化一段时间,再去午睡。

别趴着午睡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条件限制,很多人习惯趴着午睡,尤其是学生群体。但您可能不知道,趴着午睡的危害可不少。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学生来说,长期趴着睡,脊柱会一直处于不正常的弯曲状态。青少年的脊柱本就还未发育成熟,这样一来,就容易导致脊椎过早老化,增加日后患颈椎病的风险,就像一棵小树苗,在生长过程中一直被外力扭曲,长大后很难笔直挺拔。

除此之外,趴着睡还会带来一系列不适症状。趴着时,胸廓受到压迫,呼吸会变得不顺畅,就像被人捂住了口鼻,呼吸起来特别费劲。同时,眼球也会受到挤压,醒来后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视力模糊。而且,趴着睡还容易导致头晕、头痛,手臂也会因为长时间受压而发麻。所以,能不趴着睡,就尽量别趴着睡。

睡醒后别立刻起床

午睡结束后,我们的身体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从睡眠到清醒的状态。如果一睡醒就立刻跳下床,身体可能会因为突然的体位改变,导致脑部缺血缺氧。这时候,人就会感觉头晕目眩,严重的话,甚至可能会因为身体失去平衡而摔倒。这种情况在年轻人身上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可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他们的身体机能下降,血管弹性变差,血压调节能力也不如年轻人,睡醒后立刻起床引发头晕、摔倒的几率就比较高。所以,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午睡醒来后,都应该先在床上躺一会儿,活动下四肢,让身体适应一下,然后再慢慢起床。

午睡时,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控制午睡时长

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午睡时间不宜过长,20 至 30 分钟较为合适。但这只是个大致范围,具体时长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定。有的人精力恢复快,可能午睡 6 分钟,就能精神抖擞一下午;而有的人则需要 30 分钟,才能彻底缓解上午的疲劳,恢复精力。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午睡后的精神状态,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午睡时长,但尽量不要超过 1 个小时。

尽量选择躺在床上睡

很多人因为条件限制,习惯趴着午睡,觉得这样能节省时间,多睡一会儿。但趴着睡除了能让你多眯一会儿,对身体可没什么好处。如果有条件,最好还是躺在床上午睡。床能给身体提供更舒适、更符合人体生理曲线的支撑,让身体得到充分放松。要是实在没有躺在床上午睡的条件,也可以买个专门的睡枕,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趴着睡对身体的伤害。

营造良好睡眠环境

想要提高午睡质量,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至关重要。安静的环境能让人更容易放松身心,进入睡眠状态,减少外界干扰。而黑暗的环境可以刺激人体分泌褪黑素,这种激素有助于调节睡眠,让人睡得更沉更香。所以,午睡时可以拉上窗帘,调暗灯光,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使用耳塞,隔绝外界噪音,让自己能在一个舒适、安静、黑暗的环境中好好睡上一觉。

午睡醒来后别马上起床

前面也提到了,午睡刚醒时,身体还处于一种 “过渡状态”,不要立刻起床。可以先在床上躺几分钟,伸伸懒腰,活动下手指、脚趾,让血液循环逐渐恢复正常,等身体适应了清醒状态,再慢慢坐起来,然后起身下床。这样能有效避免因突然起床导致的头晕、摔倒等情况。

午睡后别立刻投入工作或学习

午睡结束后,也不要马上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或学习中。刚睡醒时,大脑还没有完全恢复到最佳状态,思维可能会比较迟缓。此时,最好先休息一会儿,可以喝杯水,活动一下身体,让自己彻底清醒过来,再开始做事。这样能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也能减少因刚睡醒就忙碌而带来的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