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让海岛焕发生态吸引力

小渔村三澳村。陈斐仪 摄

站在三澳村临海的堤岸边,一个工具库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工具库内,破旧的船板、渔网,遭海水海风腐蚀生锈的打捞捕鱼工具各自堆放,一名渔民正在维修渔船部件。“村民以打捞捕鱼为生,渔民捕捞的工具不能丢,但也不能乱丢。”三澳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陈俊强表示,自从将这个废弃的厂房改成工具库,村民们谋生的家当就不再随处乱堆放了。

集中清理整治乱堆乱放现象、划定生产工具堆放点、对全村各路段和公共领域的卫生死角进行垃圾清理、干部网格化包片管理环境卫生保洁工作……一系列人居环境整治策略,既是三澳村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建设的经验,也是深澳镇开展“百千万工程”人居环境工作的措施,更是南澳县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实现全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关键节点,南澳人居环境整治实效,于一个个村庄的蝶变中尽显。南澳如何立足这一目标,持续在优化环境上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在促进协调上塑造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在建强产业上夯实高质量发展新根基呢?答案就藏在每座村庄里。

●南方日报记者 陈斐仪

渔业根基上的人居环境蝶变

走进这个位于南澳县深澳镇片区的小渔村——三澳村,其辖区总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村间道路平坦整洁,房屋错落有致,屋前屋后干净整洁,精心打理的“四小园”群蝶飞舞,展现出一派质朴清幽之景。港口渔船静卧,成群白鹭栖息于林,生态浮球构成的彩虹海诉说着渔村的渔业优势。

三澳村的蝶变,是南澳县持续推动优环境、促发展的基层写照。用陈俊强的话说,“这是近10年来日积月累的成果。”据他介绍,2024年,三澳村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中,累计发动党员群众130人次,共清理垃圾杂物120余车次,推动三澳村房屋外立面提升工程完成工程量达90%,累计植树250棵。

这个常住人口只有490人的小渔村,主要产业是海域养殖业、捕捞业,因此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充分尊重了村民的意愿和习惯,保留了渔村的传统文化和特色风貌,如工具库的设立,落实“门前三包”、改善“脏乱差”的环境,打造白鹭湾观景区等举措,也借助南澳县环岛北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契机,初步构建起“一环、两带、十景”的新发展格局。

三澳村所在的深澳镇,作为汕头向省“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上报的第二批典型镇之一,紧紧围绕“1+4+7+9+N”工作任务,依托全域“山、海、史、庙”等特色资源为牵引,打造“一核三心、两轴两廊三区”的发展格局。

近阶段以来,深澳镇坚持“问题导向、分类处置、标本兼治”的原则,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其中,深澳镇开展环岛北线人居环境整治大行动。针对环岛北线沿线乱搭乱建的现象,采取刚柔并济管理法,一方面不遗余力做通群众思想工作,避免矛盾激化。另一方面,以法律为准绳,依法依规推进乱搭乱建的问题处理。

对于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名单的渔业大镇云澳镇来说,在人居环境建设上,坚持从“细”处着眼、向“实”处努力。近年来,依山面海的云澳着力发展现代渔业带动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一条渔业转型升级、渔村焕发生机的新路子。

在“三线”整治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云澳镇深入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对公共场所和路面上的垃圾杂物进行清扫,不断优化村庄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坚持“整治一片、建设一片”的工作思路,同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云澳镇台湾街外立面等项目建设,突出“海丝、海港、海岛”的文化定位。

县镇村协同共绘文旅图景

作为中国大陆12个海岛县(区)中唯一的全岛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澳岛也是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2024年,南澳全县旅游接待人数已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40亿元。

岛上居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海岛游”等热度下,南澳的乡村环境治理有不一样的目标:不仅要有人居环境底色,还要有文化旅游特色。

走进后宅镇的西山农村,南澳四季西山田园二期项目已步入施工收尾的阶段。现场呈现出一片紧张而有序的作业景象。据西山农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洪俊佳介绍,这一项目计划于今年“五一”假期进行试营业。该项目为特色主题民宿,占地49亩。

俯瞰这一片区,可见中心是一个“心型”湖泊,周围环绕着固定客房31间、移动住宿帐篷19个,并配置22个停车位。综合配套商业休闲区的建筑面积为826平方米,内有服务中心、主题餐厅等旅游配套设施,精心设计的园林景观和休闲步道为住客提供了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是一处集休闲、度假、观光于一体的新旅游点。

洪俊佳介绍,乘着驻镇帮扶的“东风”,西山农村在深圳农科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将当地生态资源禀赋与深圳国企技术管理优势深度结合,全面激活村庄发展潜力。“我们以财政投入和村集体资源‘两结合、两收益’为目标,与深圳农科集团成立南澳四季田园农旅合资公司,将国有及集体资产资源和投建项目一并统筹进行经营管理。”

作为一个纯农业村,西山农村走出一条与渔村不同的发展路线。坐落于县城和海岛国家森林公园连接处,西山农村也是南澳环岛北线乡村振兴示范带的起始点。村庄拥有连片农田432亩,定位为休闲田园村,突出农文旅融合优势。

文旅产业兴基于村庄环境美,从而推动农民富起来。2023年以来,西山农村扎实推进省级典型村培育工作,在乡村环境上坚持改善、乡村经济上持续发力、乡村治理上不断深入,全方位写好“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发展文章。

因此,后宅镇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划分责任区域,细化职责到村,确保每一个路段区域都有相应的村(社区)和县直挂钩部门负责管理。同时,开展“双报到双服务”活动,辖区内各村(社区)根据工作实际,联系县直挂钩单位,根据网格化划分对所属区域内的人居环境进行整治,清理卫生死角、公厕管理、村庄绿化等。

新老并举发展旅游大产业

南澳县划分为后宅、云澳、深澳3个镇和青澳旅游度假区、海岛国家森林公园2个管委会,各区块发挥着独特的优势,相映生辉。

青澳旅游度假区是南澳县生态旅游的重要区域,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青澳旅游度假区根据辖内不同村庄的地理优势,进行环境整治,走出一条农、文、体、旅、渔等多产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具体来说,大胆创新、谋划创收,适度盘活竹栖肚湾、网寮湾,整合可收回的村集体资产,激活沉睡资源;抓好第三批省级典型村培育工作,将六都村和后窑村一体谋划、一体培育、一体发展;谋划试点推进六都村农民集中式住宅建设,推进土地节约集约;打造后兰村大畓路美丽乡道,提升乡村形象;谋划配套九溪澳村旅游服务建设项目,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完善“溪兰宿集”品牌,走好九溪澳村“乡村产业合伙人”带动全村、运营全村、富民强村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目光落到后兰村,其四面环山,平均海拔约90米,山林覆盖率在85%左右。漫步在后兰村,犹如走在静谧的山林间,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于高低起伏的山坡上,溪流、池塘、农田、林荫等综合生态资源丰富。

据后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薛合弟介绍,后兰村将茶叶种植和特色民宿作为主导产业,围绕“党建+文旅+产业”,探索了一条以特色民宿品牌为引领的旅游发展新路径,引导村民盘活闲置民房,培育了“疯子的店”“书野家”等一批网红精品民宿。

南澳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2%,拥有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8.19万亩,是北回归线上的一片绿洲。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南澳县于2020年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通过合理利用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森林景观,南澳实现了林下经济与生态休闲旅游的深度融合,坚持打造“一带一中心两区”山海休闲度假胜地。

“一带”为建立游览交通系统串联辖区景点,打造山海游憩体验带。推动全景缆车、水滑道、山地滑车等游玩性立体交通设施建设的愿景逐步实现,通过建设森林游步道体系,串联“团结渠”党性教育基地和中华楠木园等现有点位,打通交旅游玩业态网,满足游客多样需求。

今年初,森林公园管委开展冬春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其中包括在团结渠开展“冬修水利正当时 清渠引水润民生”助力“百千万工程”活动。据介绍,森林公园管委在这次行动中共组织统一环境卫生综合整治4次,清理垃圾3.6吨,完成近1.5公里渠道清淤,优化了森林环境,提升森林公园的生态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