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王世纯】为了留住作战部队,台军拼命给需要上一线的“作战人员”加薪,却导致了一种薪资倒挂的怪现象。据台湾媒体4月7日报道,为了解决台军志愿役人力不足,赖清德日前宣布加薪、最多每月一万两千新台币(约合2650人民币),此举让不少基层士官兵开心,却造成了“军官薪水比部属少”与“晋升等于减薪”怪象。专家指出,制度可能导致中尉级排长军官故意不升官;而校官和参谋等相对文职的军官则更加不满。
为了给“以武拒统”增加战斗人员,赖清德此波加薪重点在“战斗部队加给”,台湾防务机构认定为战斗部队的连级单位,补贴每月由五千增为一万两千元;战斗部队营部连或战斗支援单位,由三千增为七千元。志愿役官兵皆有的“志愿役勤务加给”仅加五千元,中、上校减为四千元,将军三千元。
台军社交媒体
新政策在台军中引发热烈讨论,有人警告将出现中尉不愿升上尉情况。中尉只能担任排长或副连长,两者都有战斗部队加给与主官加给,总额超过一万六千元;升上尉可能调任营部、旅部参谋,两项加给将同时失去,扣掉晋阶本俸增幅,等于减薪一万两千元。
官员指出,台军参谋工作负荷重,未来上尉作战官薪水不但可能低于中尉排长,甚至与上士作战士接近,因后者职缺挂在营部连,可领第二级加给。现已有中尉利用体测未过等方式抗拒晋升,未来恐怕更多。
曾任陆军副司令的前立委吴斯怀说,军队是强调阶级的科层体系,多数状况应给高阶者较优待遇,以利于领导;实务来说,作战官或后勤官重要性与辛苦度,绝不下同军衔的连长,重视基层与战斗部队没错,但不该以“营/连”为界一刀切;台军应仿效美军、新加坡军队设立专长加给,鼓励官兵充实专业技能。
淡江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揭仲说,所有作战单位志愿役,不论兵科、官阶与职务,给予相同金额,就能解决上述副作用;未来作战会朝模组化方向调整,依任务性质从各兵种抽调人员装备,编成特遣队或战斗群,在此趋势之下,所谓一、二类作战人员的分发已无意义。
揭仲指出,当初订出这种有瑕疵规定,主因是预算不足;如今赖清德承诺增加GDP预算到3%,代表明年预算将比今年增加近1600亿新台币,足以因应调整制度所需。
台防务部门声称,近年来,台军官兵担负的战备任务更加繁重,且受到企业争才及少子化等影响,社会青年从军服役意愿下降,对于台军战力造成冲击。台民意机构国民党党团书记长王鸿薇近期表示,目前台军志愿役招募困难,编现比仅78%,远低于所谓正常防务需求的85%。
今年1月份,选择赔钱提前退伍的军士官人数,由2020年的401人,暴增到去年的1565人,暴增4倍。根据台民意机构预算中心表示,台湾志愿役人数去年6月底更是降到15万人,为2018年后新低。而根据2025年度防务预算书,2025年减少的“预算员额”中,全都是基层部队骨干的士官、上等兵和一等兵。其中大部分赔钱退役人员服役于一线作战单位。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