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完善城乡消费设施,深入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和“千集万店”改造提升。不久前,商务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提出以“千集万店”改造提升为抓手,到2027年改造5000个乡镇集贸市场和5万个左右农村便民商店。
对于农村集市来讲,这是重大利好消息,表明了国家对农村集市的高度重视。农村集市是农村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进行的一种传统贸易,作为农村市场的一种独特形式,村民们定期定点赶集,小到购买锅碗瓢盆,大到采购家具、畜禽交易,还有餐饮、理发、磨刀等服务业,可以说包罗百业,对于活跃农村经济、促进商品流通发展、提振农村消费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大力鼓励支持发展市集经济意义重大。
一方面,农村形成了赶集专业户群体。他们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己有店面,经营餐饮业、零售业、娱乐业等,在赶集日抽出部分力量在本地赶大集。一种是赶集专业户,自己没有店面,专门开着厢式货车满载家当和产品到处赶集,有的还跨省赶集。赶集的优点是没有房租,只收取很少的卫生费,经营成本低,但收入可观,有的专业户赶一次集收入过万元。而且“轻资产”“流动性”等特点给赶集专业户带来了经营自由,压力小。春节期间,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大集,吸引了甘肃等地的赶集专业户,十分热闹,繁荣了节日经济。
另一方面,消费者“赶集去”已成为一股潮流。长期以来,农村大集主要是农民赶集。集市不仅是体察农村生活、乡村社会、传统文化的“毛细血管”,还兼具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非遗体验。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及文旅融合,农村大集质量不断提高,通过网红传播,不仅农民赶大集,城里人也喜欢到农村赶大集,品尝特色美食,购买农特产品,体验沸腾生活。浓浓的烟火气,亲民的价格,城里人赶集有力促进了农村大集消费。
而且,与超市等商业业态相比,农村集市有其不可取代之处。比如,集市里售卖的一些食品多为即时消费型的,需要“趁热吃”才能领略其风味。还有,人与人面对面沟通、顾客对货物可感可触。再者,还有一些传统手艺和业态在城市已经消失,但集市还有,如铁匠、铜匠等,弥补了生活消费服务的空白。此外,农村集市为城乡创业就业提供了灵活空间和很大弹性。
市集经济既惠民生、保就业、促消费,也事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有前景。因而,各地需农文旅体商融合,因地制宜打造有特色、有活力、有魅力的集市。同时,管理部门也要严防乱收费、乱涨价,保障农村集市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拓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