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场3万元赔偿的背后|六盘水成功办理全省首例民间文艺版权维权案

2024年初,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收到一笔3万元的侵权赔偿款,标志着贵州省首例民间文艺版权维权案件取得圆满成功。这起“水城画”侵权案,不仅为当地非遗传承人维护了合法权益,更开创了贵州省民间文艺知识产权保护的先河,为非遗传承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法治力量。

水城画是六盘水市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凝聚着几代民间艺人的智慧和心血。这些色彩艳丽、构图饱满的画作,不仅展现了少数民族的审美情趣,更记录着六盘水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然而,这些承载着文化记忆的艺术作品,长期以来面临着严重的侵权困扰。

“我们经常在电商平台、旅游景区看到未经授权使用我们作品的情况。”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源告诉记者,“以前面对这些侵权行为,我们往往束手无策。一方面维权成本太高,另一方面维权周期太长,很多案子最后都不了了之。”

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专利证书

此次侵权案件的起因是某电商平台商家未经授权,擅自使用水城画进行商业销售。接到投诉后,工作专班立即展开调查并上报贵州省版权局,通过固定证据、约谈当事人、协调司法调解等一系列工作,最终促成侵权方承认侵权行为,并支付3万元赔偿款。这一案件的成功办理,得益于六盘水市近年来持续开展的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

这起维权案件的成功办理,在六盘水市非遗传承人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我们的画终于有了法律护身符。”一位从事水城农民画创作三十余年的老艺人激动地说。许多传承人表示,这个案例让他们看到了维权的希望,也增强了他们继续传承和发展非遗技艺的信心。

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

过去,这种情况在民间文艺领域尤为普遍,由于权属认定困难、侵权成本低、保护意识薄弱等多重因素,民间文艺作品的版权保护长期处于薄弱状态。自2024年以来,六盘水市着力开展知识产权“剑网”“蓝天”“铁拳”等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网络盗版和假冒非遗产品等侵权行为。

“这些行动不仅净化了市场环境,更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了良好氛围。在专项行动中,我市特别关注民间文艺作品的保护问题,通过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加强网络监测等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理侵权行为。”六盘水市质量强市和知识产权强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办理知识产权案件143件,其中商标侵权案件113件、假冒专利案件26件、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3件,罚没款131.86万元,清理非正常专利申请447件。

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作品登记证书

为从根本上解决民间文艺维权难的问题,六盘水市鼓励非遗传承人主动进行版权登记。“版权登记是民族民间文化贸易与保护的关键环节,专项版权贸易基地的建设对于版权登记工作的开展具有保障和促进作用。”六盘水市质量强市和知识产权强市联席会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依托贵州省版权登记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理念和技术,完善集版权咨询、登记、查询、监测、维权、评估、交易、融资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为民族民间文化作品提供一站式的版权公共服务保障。

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六盘水市还积极探索非遗技艺的市场化转化路径。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与多家设计院校开展合作,将水城画的艺术元素融入现代文创产品设计,通过版权授权等方式实现艺术价值的市场化变现。这种“非遗+设计”的模式,不仅拓展了非遗技艺的应用场景,也为传承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

六盘水市质量强市和知识产权强市联席会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起案件的成功办理只是一个开始。下一步,六盘水市将依托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良好基础,在数据知识产权挖掘登记、权益保护、交易使用等方面创新探索、力争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六盘水经验”,努力提升数据知识产权存证登记数量;加强与司法机关的协作,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动机制等。

【记者手记】

从被动保护到主动布局,六盘水市的实践探索为民间文艺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有益经验。这3万元的赔偿款,不仅是对侵权行为的惩戒,更是对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肯定。随着保护机制的不断完善,相信会有更多像水城画这样的非遗瑰宝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桂榕

编辑 黄瑶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