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小辛庄西街16号北侧原是一处700余平方米的空置闲地,烧烤店私自占用使用,在依法取缔烧烤店占用公共场地后,社区在积极征求居民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将此空置闲地变为22个车位的停车场,白天由停车办统一管理,夜间供居民免费停车。“口袋”停车场建设实现“城市边角”华丽变身,“微改造”满足市民“微心愿”,实现城市土地高效利用与民生需求满足的双赢局面。(4月7日《济南日报》)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城市空间的稀缺性日益凸显。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间,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命题。而“见缝插针”式的改造方式,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其在满足民生需求与实现城市土地高效利用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城市中存在着不少边角空地,这些空间看似不起眼,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就像槐荫区北小辛庄停车场,实现了“城市边角”的华丽变身。这种“口袋”停车场的建设,是“见缝插针”智慧的生动体现。一方面,它有效缓解了社区停车难的问题,满足了居民的停车需求;另一方面,这种微改造模式也为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借鉴。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多重需求。“口袋”停车场并未进行大规模的拆除重建,而是针对闲置空间进行巧妙利用,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二次开发,达到了双赢的局面。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见缝插针”式的城市空间利用理念,反映的是一种精细化治理的思维。城市治理需要从细微处着手,关注每一个可能被忽视的角落。通过对这些小空间的合理改造与利用,能够让城市的内涵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善。当然,要进一步推动城市空间“边角料”的开发建设,还需在多方面进行努力。城市管理者应加强规划引导,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此类微改造项目;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市民对城市空间改造的认识和参与度,确保项目能真正符合市民需求。
城市空间的利用需要“见缝插针”的智慧。小小的“口袋”停车场,蕴含着大大的民生情怀与发展能量。我们需要让每一寸城市空间都能发挥出最大价值,让城市既充满现代魅力,又能洋溢着温情与关怀。城市空间“寸土寸金”,空间利用需要“黄金思维”。(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