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士兵列队准备参加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彩排。新华社发
图为4月22日在俄罗斯莫斯科拍摄的克里姆林宫。新华社发
【特别关注】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值此重要历史时刻,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中俄两国元首将在莫斯科举行会晤,共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商讨双方关注的全球和地区问题,共同规划双边关系的未来。
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相互支持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破坏性最强的一场战争,也是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主义,拯救人类和平的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与以德日意为核心的法西斯轴心国的对抗深刻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对战后世界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战期间,两条战线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即欧洲战区的苏德战线和亚太战区的中国战线。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并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府,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随即开始。当时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在中国作威作福。贫穷落后的中国没有像样的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中国人民以简陋的武器和英勇不屈的精神抗击日本侵略者。与此同时,日本依靠在中国东北的得势直接逼近苏联远东4000多公里的边境,对苏联构成实质性威胁。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对中国全境发起侵略并试图占领整个东亚,中国开始全面抗战。中国战事实际上是二战的前奏。
自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开始至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是给予中国抗战实际帮助的主要国家。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包括易货贷款以及物质援助,尤其是军事装备援助。此外,苏联还向中国派遣了大量志愿人员及优秀军事专家,其中包括志愿飞行员。苏联的援助在中国抗战初期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国前线的局势不仅决定中国命运,还决定着全球的力量平衡。著名的莫斯科保卫战和长沙保卫战间无形之中存在着密切联系。正是由于中国抗日力量牵制了日本军队,苏联西伯利亚的几个师才能够调往西部,在莫斯科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战期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牵制了三分之二的日军,对苏联红军集中兵力抗击并战胜德国法西斯,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而言,都是巨大的支援。
德国战败后,苏联在日本选择战与降的关键时刻于1945年8月出兵中国东北,对推动日本无条件投降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主席对苏联援助中国抗日战争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人民和俄罗斯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巨大代价,因此尤其珍视和平。中俄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相互支援和战略配合值得铭记并发扬光大。
纪念胜利的最好方式是牢记历史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国际社会最关心的是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夺去约7000万人的生命,伤亡合计约1.9亿人,中国和俄罗斯是伤亡最严重的国家,付出数千万人的生命代价。这是人类社会应当永远铭记的惨痛教训。保卫和平是二战后80年来世界人民始终如一的追求和愿望。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最重要成果是确立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中国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对日德意宣战,正式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成员。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抗日战争得到反法西斯同盟的高度认可。1943年11月开罗会议通过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必须把非法占领的台湾等中国领土归还中国。1945年的《雅尔塔协定》《波茨坦公告》再次确认这一原则。可以说,中国人民是在战斗中赢得国家主权,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并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的形成作出贡献。
联合国的成立和《联合国宪章》的通过确立了战后和平体制,确立了国际关系和成员国间关系的基本原则。《联合国宪章》规定,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成员国应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成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不得侵害成员国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这些原则是反对霸权主义的,也是世界多极化的重要依据。80年来,人类社会没有再次陷入世界大战,联合国的作用不可低估。
二战结束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经历了从两极对抗到苏联解体,单极世界形成的国际政治变化,也经历了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新的生产力不断涌现,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新兴经济体日益强大的现实。人类面临着各种威胁与挑战,包括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跨国犯罪、公共卫生危机等。自由主义长期泛滥导致的世界经济困境使各国都面临发展问题。面对这些威胁,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这些问题不可能依靠霸权解决。尊重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平等原则,共同应对世界面临的威胁与挑战是唯一出路。目前在践行联合国宪章精神方面最大的障碍是霸权主义。一些国家不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其他联合国成员国,不能以公平的原则开展国际合作,而是强调私利,追求“本国优先”。联合国宪章精神和自由贸易规则受到践踏。这是对和平发展的威胁。
回首二战后80年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虽然地区冲突不断,但人类社会毕竟避免了世界大战。这与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的运行有密切关系。联合国作为一个国际机构,或许其运行效率不是尽善尽美的,但仍然是不可替代、无可比拟的。因此,任何关于联合国改革的设想及建议必须以维护联合国宪章精神为中心。这是我们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最好纪念。
脚踏实地发展中俄关系
中俄两国共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坚决反对篡改二战历史的行为和亵渎反法西斯英雄的行为。这既是历史责任心,也是两国维护世界公平正义的责任心。
中俄两国在政治、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领域有很大差异。两国能够和睦相处,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上开展高质量战略协作,根本原因是两国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发展道路选择,经济上奉行互利共赢,人文领域主张“和而不同”,能够正确对待历史,勇敢面向未来。这种邻里相处之道、大国相处之道对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作用是史无前例的。它不仅给两国间的合作创造了和谐气氛,也为地区稳定注入活力,是变幻莫测的国际关系互动中的稳定因素。
政治互信带动并拓展了两国务实合作。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再创新高,达到2400多亿美元,而且在贸易结构、合作形式和结算方式等方面都有改善和创新,充分体现了双方经济结构的互补潜力。人文、教育、科技、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日益加深。
值得指出的是,中俄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发展。中俄关系的健康发展有力促进了欧亚地区尤其是中亚地区发展,使双方共同的周边国家有了稳定的外部环境。新时代中俄关系是世界多极化的重要促进力量,中俄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使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和利益在多极化世界秩序的形成过程中受到广泛关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尤其应该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维护联合国宪章所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人民已经觉醒,世界政治中心已经多元化,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宰世界的时代已经过去。遵循联合国宪章精神,共同维护更加公平的多极化世界秩序,才是人间正道。
(作者:李永全,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