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要互利共赢,不要“对等关税”|专家热评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不断升级的关税措施,特别是近乎撒泼耍赖的所谓“对等关税”要求,正在将美国推向其全球贸易伙伴的对立面,直接动摇现行多边贸易体制的根基。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对于可能到来的关税战、贸易战也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奉陪到底”的坚定态度和决心。要“对等关税”还是互利共赢、“美国第一”还是自由贸易、单边主义还是多边主义,已经成为摆在美国和世界各国面前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对等关税”的用意是重新洗牌。美国政府企图通过加征关税弥补贸易逆差,并促使制造业回流美国,其政策逻辑的深层用意是重构全球关税体系,从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框架转向由美国主导的双边或区域路径,从而达到以美国为中心重新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最终目的。

“对等关税”的本质是弃诺毁约。根据世贸组织框架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员国通过多边谈判确定的关税减让承诺具有法律约束力,非经协商一致,任何成员国不得擅自提高税率。换言之,关税减让承诺是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法义务,而非一国可以任意加减的自由裁量事项。在这个意义上,征收所谓“对等关税”,本质上是出尔反尔,单方撕毁承诺,严重违反“有约必守”的国际法黄金规则。

“对等关税”的后果是对抗冲突。美国政府的“对等关税”威胁若是如期付诸实施,大概率会引来主要贸易伙伴的报复性措施,陷入“你来我往”的恶性循环,造成供应链中断、物价上涨、就业减少等一系列后果,代价最终还是要由企业和消费者来“埋单”。美国在大萧条期间出台的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试图通过加征关税保护本土产业,但其引发的关税战却重创美国和全球经济,加剧了大萧条,以致被后世评价为“最愚蠢立法”。前事勿忘,殷鉴不远。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片面谈论顺差逆差、简单评价“对等”与否,是对纷繁复杂的客观现实和经贸关系的无视。国际贸易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今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同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通电话时强调,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对抗冲突不应是我们的选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超过40%,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交以来,中美双边贸易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发展到2024年的6883亿美元,增长200多倍。中美贸易创造了大量美国就业,仅对华出口就支撑美国93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商品丰富了美国消费者的选择,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成本。中美两国经贸合作具有深厚基础、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不以任何偏见和执念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希望美国政府能够摆正心态、迷途知返,放弃单边加征关税的不智之举,回到谈判协商解决问题的正确轨道上来,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多边贸易体制,为促进全球发展繁荣、增进各国人民福祉作出大国应有的贡献。

(本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教授廖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