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主持参与建造多项“国之重器”;他带领团队摸索数字化造船新技术新工法,引领节拍化造船,参与多型船首制船的研制工作;他从18岁干到75岁,始终奋斗在造船一线,不断学习新技术、参与新项目。
他是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张国新,带领团队攀登造船技术高峰,创造一个又一个造船奇迹。
提升“节拍”
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张国新,投身我国造船事业50余载,见证了江南造船集团乃至中国造船事业的快速发展。
2008年,江南造船搬迁至长兴岛,民船产品从散货船转型升级到大型高附加值、高技术船舶,张国新也开启了新的奋斗征程。“在汽车制造业,流水线生产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我们能不能学习这种模式?最关键的是要精益生产,提高造船效率。”
在张国新的带领下,江南造船推进节拍化建造,建造速度越来越快,产能越来越大。24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16个月完工, 17.5万立方米大型LNG运输船首制船建造总周期20个月……产能变化的背后,是江南造船流程模式的变革:实践等时段、节拍化的生产节律和制装模块化建造方式,使得超大型集装箱船形成了“844”(分段建造周期8个月、船坞建造周期4个月、码头建造周期4个月)的建造节拍,大型LNG运输船形成了“4844”建造节拍。这些变革不仅提升了建造速度,更保证了产品质量和交付周期。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继续稳步增长,连续15年全球第一。我作为一名见证者与参与者,感到很自豪。而作为一名江南人,更自豪的是,我们的船绝大部分都是自主知识产权,近年来,江南造船的营业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大幅增长,基本保持5年翻一番的节奏,这对造船企业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数字魔法
4月2日,江南造船三号船坞迎来今年第二批次出坞:2艘整船出坞,1艘整船及1艘半船同步起浮,首次涵盖了LNG船、大型箱船、VLXC船三大主流大型船型建造。张国新深有感触,作为民船领域的追赶者,江南造船迅速适应了新的市场环境,逆势坚守、顺势飞扬。
“江南造第一艘大型LNG船时,沪东中华已经造了50多艘了,我们要实现追赶,必须要创新工艺,运用数字化技术。”在张国新的带领下,江南造船开展了大量生产工艺的革新。比如,在大型箱船中,对于预先铺设的导轨架都需要先用集装箱模拟实验,过去都是用实体箱子试验。采用数字化模拟试箱技术,就是先三维扫描,再深度分析出具安装调整方案,最后通过数字化手段在电脑端进行货舱实际状态与集装箱匹配分析,仅需要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完成一个舱室的试箱,且实现了货舱成型精度可追溯、可控,减少了多道工序,提升了工作效率及准确度,实现了箱船建造的一项重要突破。
通过焊机联网,建立庞大的数据库,用计算机测算和控制每一个焊接工作点的参数,最终建成数字化焊接质量管控系统。通过把工艺参数预设到系统里,焊接过程中电流、电压有丝毫差错,系统就会自动报警,中止工人操作。研制出超大超重复杂群体的对接装置,“长70米、高40米、重量达8000吨的两个总段,能在15分钟就对接完成,极大提升了造船效率和质量。对接装置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的。”
区域总段建造法,模块安装,数字化操作、设计、制造,物流化运作,物联网技术……正是大量生产工艺的革新,新技术的应用,推动着江南造船事业的快速发展,才有了人们称赞造船如同“下饺子”的节奏。“我们把设计、研发、生产融为一体,让最新科技与传统制造工艺有机结合,重新编制工艺文件,重塑建造理念。”
保持“新鲜”
今年75岁的张国新,每天早上8时就“上岛”,穿上江南特有的蓝色工服,跟年轻同事一起投入工作。在同事眼里,他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抓住问题本质,带领团队不断攻克技术难关。是什么让他投身造船事业50多年依然不倦怠?
“江南是一个‘太学堂’,是学习创新的沃土。有那么多型号去尝试技术变革和开展数字化应用,这是我们的幸运。对我来说,一条船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更是创新技术的试验场。每条船都应该带有课题任务,带有技术攻关项目。同样的型号,第二艘就应该比第一艘造得更好。我们通过建造一条船,实现技术上的新突破,这让我始终对造船事业有新鲜感。”
去年底,江南造船自主研制的大型LNG运输船交付,它采用了最新的第三代薄膜式围护系统来储存液化天然气。今年2月,新系列的大型LNG系列船首艘开工,又应用了新的建造工法,机舱与货舱协同建造,平衡船坞施工负荷,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张国新的职业生涯中,大部分时候都在做开创性工作,攻克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气船、超大型乙烷乙烯运输船、极地科考船等一系列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难度特点的船舶的建造难点。
如今,他又扎进了无人船研究领域,迎接新挑战。“我们需要有自己的技术储备,未来在智能化、绿色化、无人化方面,还有很多领域需要开拓,这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他保持多年的工作习惯,是每周必须留出一天,关起门来追根溯源、独立思考。他也时常告诫团队里的年轻建造师,不要只埋头眼前的、重复的工作,要留出自己的思考时间,让创新从底层思考中渐渐萌芽,也鼓励团队始终保有对技术创新的热忱。由江南造船推出的VLEC超大型乙烷运输船凭借自主研发的“独门秘技”B型舱,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超过70%,而这样一条价值超10亿元的巨轮,其主管建造师不到30岁。张国新正带领越来越多的江南人创造新的造船奇迹。
原标题:《江南造船首席专家张国新:创新没有休止符,始终奋战在技术攻关一线》
栏目编辑:裘颖琼 题图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