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迎端午,氛围感拉满!“织”粽子“编”艾叶 文化传承活在当下、留在生活里

央视网消息:再过几天就要迎来端午佳节,目前,全国各地的龙舟赛陆续开赛。5月23日,第十八届芙蓉江龙舟锦标赛,在重庆市武隆区芙蓉江三河口水域举行。21支龙舟代表队挥桨竞渡,展现水上的速度与激情。

随着发令枪响,一艘艘龙舟如离弦之箭冲出起点线。江面上,鼓手擂响战鼓,节奏紧凑而富有力量。划手们动作整齐、奋力挥桨,龙舟劈波斩浪,你追我赶。岸上观众的助威声此起彼伏,将比赛气氛推向高潮。

据介绍,本次比赛设置22人龙舟200米、500米直道赛两个项目,吸引了来自广东、四川、重庆等地的21支队伍,共570余名队员参赛。广东肇庆代表队和重庆合川代表队分别获得200米和500米直道赛总成绩第一名。

自制龙舟训练池 积极备战端午竞渡

赛龙舟在福建莆田又被称为“爬龙船”。2025年端午节,莆田将举行20多场龙舟赛事。目前,各支龙舟队都在加紧训练。在莆田黄石镇,龙舟队员们用自制的龙舟池积极备战。

端午临近,在黄石镇龙角境,村民们自发组成的龙舟队正抓紧训练,备战木兰溪百艘龙舟表演赛。龙舟队员们白天都要上班,只能晚上训练,为了避免龙舟搬来搬去,大家商量决定建一个龙舟训练基地。

龙舟池严格遵循标准龙舟规格设计,长18米、宽4米,每个桨位间隔80厘米,最多容纳30人同时训练。

由于莆田的龙舟赛大多在当地的木兰溪及相关支流举行,比赛的水域以顺流为主。为了让训练更有针对性,龙舟池采用了静态水流的模式来增强桨拍的压力。

黄石镇龙角境龙舟队队员谢剑熙介绍,比如顺流的时候,划手只要稍微用点力气船就能移动,而静态水就必须一直划,才能够使水流流动,达到快速前进的目的。所以,在静态水中锻炼一段时间后,到水面上就能够游刃有余。

在龙舟比赛中,鼓手通过控制鼓点的快慢来指挥划桨的速度,每一个鼓点,都直接影响着龙舟的速度。鼓手与桨手紧密配合,共同把控整个船队的节奏,团队需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默契。

谢剑熙介绍,龙舟鼓的鼓声可以根据划桨健儿力量的强弱而支配,在中间的时候,鼓声可以稍微的轻缓一点,要冲刺的时候,鼓声要非常的激烈,这样划手就会用尽全力去划。

在端午节龙舟季,村里的很多年轻人专程从外地回到家乡,参加龙舟训练。

黄石镇龙角境龙舟队队员谢进芳表示,他特地从外地回来,期待一种家乡的味道。不管走到哪里,龙舟文化、龙舟精神都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菱桶作舟手为桨 多彩活动迎端午

在江苏张家港市,一年一度的划菱桶大赛激战正酣。划菱桶是江南水乡在端午节期间举办的特色民俗活动,起源于当地村民使用菱桶进行捕鱼、采菱、采荷等水上劳动的传统。一人一桶在水面竞相追逐,呈现出江南水乡特有的迎端午氛围。

第一次听说划菱桶的时候,您一时之间可能不知道这到底是哪三个字,划龙舟的划、水菱角的菱、木桶的桶。这个长大约1.3米,宽70厘米、桶高40厘米,看上去有点像洗衣服的木盆。

划菱桶精彩开赛 争先恐后“稳”字当头

发令声一响,选手们就从起点奋勇出发。选手们以木桶为舟,用双手为桨,向前划行。龙舟比赛讲究速度和团队的配合,划菱桶可没有队友帮忙,靠的是自己,比的是巧劲。谁划得快不重要,坐得稳、不翻桶才重要。划得好、划得稳的选手,他的坐姿是稍微有点向前倾的,双手一左一右划行,保持一种前倾的稳定,用巧劲取胜。摇摇晃晃间,河水可能就漫过木桶。落水也是一种乐趣,旁边有救生员,河水也不算太深,在沿河观众地注视下不失风度、不放弃,仰泳追赶也能抵达终点,主打的就是一个重在参与。

趣味民俗源自水乡生活 群众参与热情高

为什么当地会有端午划菱桶的习俗?在江南水乡,曾经家家户户都有菱桶,捕鱼、采菱角、采莲蓬,都要乘着菱桶完成,就相当是一艘小船。而端午恰是一年中难得的农闲时节,久而久之,这项水上生产劳动逐渐演变为民俗。

“织”粽子“编”艾叶 端午将至氛围浓

在张家港,端午节日氛围非常浓郁,除了划菱桶、赛龙舟,为了给参赛的选手们鼓劲,社区街道还组织了心灵手巧的居民朋友和非遗传承人们一起“露一手”。这个工艺品“粽子”是由棒针编织技艺编织出的手工艺粽子,里面添加了香料、中药,能驱蚊虫。

端午我们会在门窗上悬挂艾叶、菖蒲,在张家港,这一习俗更加精致了,人们用艾叶制作成可以佩戴的时尚配饰,赢得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苏州的端午节还有个重要习俗,就是长辈给7岁以下的孩子穿上印有老虎图案的“五毒衣”,穿上虎头鞋。

好的文化传承就是让传统活在当下、留在生活里。当年轻人跃入菱桶,孩子们穿上虎头鞋,端午的仪式感就这样代代相传。

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