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高新区“先使用后付费”模式已促成12项科技成果实现转化

最近,一场在初创企业与高校之间的科技成果转化在滨海高新区“先使用后付费”政策的支持下实现了落地。天津农学院出科技成果,怪兽超人(天津)宠物服务有限公司做转化,借助于“先使用后付费”的创新模式,高校院所与企业快速解决了启动资金的“后顾之忧”,心无旁骛地开启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征程。

自去年《天津滨海高新区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实施办法(试行)》和《实施细则》正式出台至今,滨海高新区梳理了企业在研发、生产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实际技术需求37项,并促成了12项科技成果以“先使用后付费”模式实现转化,真正让这项创新政策落地见成效。

新模式为成果转化“减负”

今年3月才刚成立的怪兽超人(天津)宠物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宠物AI医生”领域的初创企业。为了快速占领市场,公司董事长刘星宇早早地就联系到了天津农学院,希望可以使用学校研发的“数据大模型标注”等相关技术来推动企业核心的兽医AI大模型从1.0版本升级至2.0版本。

“我们想要使用高校的创新技术,需要在项目开展之初缴付十几万元的启动资金,整个合作期内需要支付30万元的技术使用费用。这对于刚刚成立1个月的我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刘星宇表示,在“先使用后付费”政策的支持下,滨海高新区科技局邀请企业走进农学院开展对接,高校在考察了企业发展的核心指标、应用场景和市场潜力之后,尝试探索“先使用后付费”合作模式,即让企业免费使用高校技术成果一段时间后,根据验收结果分阶段进行支付,这样解决了初创企业在启动研发投入时资金短缺的问题。

刘星宇欣喜地表示:“‘先使用后付费’模式周期短、效率高,为企业开展科技研发活动提供有效支撑,对于我们这样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来说十分‘解渴’。”

据了解,除了像怪兽超人公司和天津农学院合作的这种“零门槛费+里程碑支付”模式之外,“先使用后付费”政策还包括了“开放许可+保险兜底”模式和“专利许可(转让)+联合研发”模式,并通过引入风险保障机制来保障各方利益、降低合作风险、提高校企合作意愿。

以“开放许可+保险兜底”模式为例,企业在使用高校开放许可专利期间无需支付费用,若成果转化失败由保险公司为高校提供补偿,转化成功后企业按约定支付许可费。目前,天安博瑞、赛象科技等4家企业都通过“先使用后付费”方式使用到了高校院所研发的技术成果,保障了高校开放许可专利的风险,降低了企业使用许可专利的前期成本。同时,滨海高新区科技局为开放许可专利对接还提供了专业服务,大大缩短了企业与高校沟通的时间成本,让企业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应用开发中去。

而在“专利许可(转让)+联合研发”模式下,天津吉兆源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与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在“滤波器”“射频电源”等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研发、中试熟化合作,共享成果转化收益,这种模式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并进一步缩短创新产品的研发周期。

除此之外,滨海高新区还与人保财险共同开发了“专利实施失败费用损失保险”产品;与天津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共同推出了“履约担保”产品。同时,天津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也将持续为滨海高新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帮助企业在成果转化中及时获得所需的融资贷款,助力科技成果快速走向市场。这些实实在在的风险保障机制有效地保障了“先使用后付费”模式的风险可控,进一步解开了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细绳子”。

多措并举做优科技成果转化生态

当前,通过“先使用后付费”政策的创新实践,滨海高新区已初步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滨海高新区科技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滨海高新区科技局将以海河实验室建设为牵引,以孵化器企业培育为载体,以揭榜挂帅机制为抓手,持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生态。

今年,滨海高新区将依托海河实验室,持续推动技术熟化与转化。通过发挥海河实验室的策源能力,支持科研成果在滨海高新区内进行中试验证。并通过与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实现“定向研发+优先转化”的模式。同时,结合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工作,企业可以先免费试用这些熟化后的技术,待技术应用效果得到验证后再支付许可费用,从而实现实验室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平衡。

滨海高新区将进一步强化孵化器企业培育工作,提升技术承接能力。滨海高新区科技局将通过开展提升孵化器服务能力专项行动,使其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在孵化器设立“先使用后付费”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技术对接、保险咨询等一站式服务,降低企业的技术获取门槛,增强企业对技术转化的信心。并在孵化器内开展“技术经纪人+创业导师”专项培训,提升孵化器运营团队的专业服务能力,帮助企业筛选和匹配科技成果,提高技术承接和转化的成功率,服务企业更加灵活地尝试新技术。

滨海高新区将持续深化揭榜挂帅机制,精准对接技术需求。今年计划组织并发布滨海高新区企业技术需求榜单,吸引高校、科研院所揭榜,开展联合攻关。对于揭榜成功的技术成果,将优先纳入“先使用后付费”项目库,并给予后续产业化支持。同时,企业通过“先使用后付费”的方式,可以在不承担高额风险的情况下,快速应用新技术,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企业张榜、高校揭榜,实现企业高校“双向奔赴”。

此外,滨海高新区还将推进中国科学院“融合点”行动,促进协同创新。一方面,滨海高新区科技局将持续推进中国科学院融合点行动,储备一批有意愿与中国科学院开展技术合作的企业,通过开展技术对接活动,促进科技成果在滨海高新区的转化和应用。另一方面,也将继续探索与中国科学院在科技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提升滨海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

不难看出,在“先试用后付费”政策落地过程中的这些实践与探索,不仅是滨海高新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的生动注脚,更是其打造创新策源地的关键举措。在激活校企合作“一池春水”的同时,也加速构建起了“政产学研金服用”的全链条生态体系,有效助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端,为地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不竭动能。